德润讲坛—北京师范大学周荐教授《方言文化与共同语文化的和谐共生》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5-10-17 15:00;42   作者:   来源:国际教育学院

   2025年10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周荐教授应邀莅临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作题为《方言文化与共同语文化的和谐共生》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曹儒教授主持。

   报告伊始,周教授以“语言、文字是文明载体与文化核心”为切入点,指出汉语言与汉文化始终处于和谐共生的关系之中。他强调,汉民族共同语与各地方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石。报告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探讨方言文化与共同语文化的交融关系,其次分析方言词作为共同语词汇的重要补充功能,最后以近代香山籍学人在语文辞书编纂中的贡献为例,阐释方言研究对当代语言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周教授指出,粤方言与共同语的良性互动是和谐共生的典型例证,而近代香山籍学人的辞书编纂工作,对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语文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图一 周荐教授

   在互动环节中,师生踊跃提问。有教师问及吴方言词汇“拆烂污”经知青传播影响赣方言的现象,周教授肯定了这一现象,并指出方言作为系统会相互渗透,例如粤方言词汇对台湾地区方言的影响。另一问题涉及赣方言词汇如“焐”“炆”未进入共同语的现象,周教授从多维度分析称,词汇进入共同语不仅依赖文化因素,也与政治、经济等综合影响力相关,粤方言因经济开放较早而词汇更易普及,而赣方言等相对弱势的方言词汇则传播受限。

   周荐教授学识渊博、逻辑严谨,其报告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语言生活实际,深受师生好评。他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生动的案例解析,展现了方言研究与共同语发展的紧密联系,现场师生无不为其儒雅风范与学术热情所感染。

图二 全体师生

   对国际教育学院师生而言,本场报告深化了师生们对汉语本体知识的系统理解,使其能更深刻地洞察语言现象的本质规律,从而提升教学与科研的实践能力;报告也进一步深化了师生们对语言文化关系的理解,对国际中文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校对:王集锦、刘晓楠、魏玉红

审核:刘晓楠、魏玉红、曹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