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来

发布时间: 2021-06-25 10:59: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一、基本情况
王振来(1965-),教授,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汉语国际教育暨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研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辽宁省中青年决策咨询专家库专家,辽宁省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副会长,辽宁省语言资源研究会会长,中国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城市语言评估组专家,辽宁省普通话测试员,大连市学术评委会委员。2011年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聘为CSSCI评审专家。2007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辽宁省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2005年9月,应邀赴韩国京畿道外国语研修院讲学;2008年4月,受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委派赴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等城市讲学;2015年5月,受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委派,赴泰国曼谷讲学。2009年7月8日-7月21日,参加国家汉办举办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中文旗舰项目汉语教学法培训班。
二、专著与教材
1.《语义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现代汉语被动表述立体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汉语本体与应用一体化研究》,辽海出版社,2007年。
4.《汉语欧化现象与对外汉语教学问题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5.《汉语介词标记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年
6. 参编教材《语言学概论》(约10万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三、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课题12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语委基金项目1项,省级各类基金项目5项,大连市社科基金项目4项、辽宁师范大学教改项目1项。参与国家、教育部、国家汉办、省市项目多项。
(一)主持课题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YY063),项目名称:介词标记的构句机制及情景语义研究。
2.主持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科研规划立项课题(PG10007),项目名称:高校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3.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4DYY039),项目名称:介词标记的构句机制及习得问题研究。
4.主持辽宁省教育厅教改课题(UPRP20140522),项目名称:国际背景下的汉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5.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A类( 05w140),项目名称:现代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立体化研究。
6.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A类(2009A425),项目名称: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多角度研究。
7.主持辽宁省社科联项目(2007lslktwx-37),项目名称: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研究。
8.主持大连市社科联立项课题(09DLSK108),项目名称:大连外国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9.主持大连市社科联立项课题(10DLSK338),项目名称:汉语新词语欧化现象研究。
10.主持大连市社科联立项课题(06DLSK086),项目名称:大连拓宽海外合作办学途径的对策研究。
11. 主持大连社科联2011项目(2011DLSK384),项目名称:大连城市语言建设研究。
12.主持辽宁师范大学教改项目(20090216),项目名称:基于国际背景下的汉语语法课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
(二)参与课题
1.参与南开大学马庆株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YY034),项目名称: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的语义功能语法研究。
2.参与南开大学马庆株教授主持的教育部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02JAZJD740017),项目名称:汉语被动表述多角度研究。
3.参与朱俊华副教授主持的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1DB161),项目名称:辽宁省汉语言留学生文化教育的主体需求研究。
四、学术论文
    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已发表论文60多篇,下面列出近10年发表的学术论文。
1.《被动表述式对能愿动词的选择及其认知解释》,《汉语学习》,2003年第4期。
2.《被动表述对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的选择》,《汉语学习》,2004第6期。
3.《从语法化和方言的角度考察被动标记》,《汉语学习》,2006第4期。
4.《“被V”和“被VN”及其语法化分析》,《汉语学习》,2008年第5期。
6.《被动表述式的论元结构分析》,《辽宁大学学报》,2007第2期。
7.《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汉字文化》,2009第2期。
8.《“被”构词特点及词汇化分析》,《汉字文化》,2008第1期。
9.《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的功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第3期。
10.《结合语义考察有标记被动表述式的焦点》,《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第5期。
11.《熟语的文化附加义研究》,《文化学刊》,2008第2期。
12.《韩国留学生学习关联词语的偏误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第3期。
13.《肯定义被动表述研究》,《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第4期。
14.《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动标记使用条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第3期。
15.《浅谈语义功能语法的理论价值》,《渤海大学学报》,2006第1期。
16.《韩国汉语教师培训情况介绍及思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第5期。
17.《日本留学生学习被动表述的偏误分析》,《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第3期。
18.《汉语口语教学略谈》,《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第5期。
19.《被动表述语义构造分析》,《大连大学学报》,2006第3期。
20.《韩国留学生学习被动表述的偏误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第4期。
21.《现代汉语被动表述研究综述》,《锦州医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第1期。
22.《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及对策》,《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第5期。
23.《量词重叠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第3期。
24.《被动表述动补结构分析》,《渤海大学学报》,2009第2期。
25.《能愿动词在语用祈使句中的表达功能》,载马庆株主编《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二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6.《有标记被动表述欧化现象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第1期。
27.《“被××”结构特点及语义演变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第1期。
28.《现代汉语副词重叠及偏误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第4期。
29.《辽宁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载《改革开放三十年辽宁来华留学工作》辽海出版社,2009年。
30.《任务-交际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09第4期。
31.《以介词为标记的句式信息组织原则及理据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第5期。
32.《标记视角下的“被”、“把”同现研究》,《汉字文化》,2012第5期。
33.《“被”的构句机制及情景语义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第5期。
34.《普通话测试中轻声误读现象研究》,《大连大学学报》,2012第4期。
35.《大学生普通话测试克服“乡音”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4第4期
36.《日本留学生习得以介词“给”为标记句式的偏误分析》,《渤海大学学报》,2014第1期。
37.《“被2”词性的确定及被动表述教学研究》,纪念《语法修辞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学术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
38.《介词标记“连”的构句机制及情景语义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39.《留学生习得“连”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渤海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40.《公共场所用字不规范现象研究》,《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41.《介词“从”的构句机制及习得问题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42.《美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性程度副词问题研究》,《汉字文化》,2016年第4期。
五、科研获奖
1.专著《现代汉语被动表述立体化研究》获辽宁省第十届(2008)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2.专著《现代汉语被动表述立体化研究》获大连市科学著作奖(2008)二等奖。
3.专著《汉语本体与应用一体化研究》获大连市科学著作奖(2010)二等奖。
4.专著《语义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获大连市科学著作奖(2013)二等奖。
5.论文《从语法化和方言的角度考察被动标记》获大连市科学论文奖(2006)二等奖。
6.论文《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获辽宁省第二届(2009)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7.论文《汉语新词语欧化现象研究》获辽宁省语言学会(2010)学术论文一等奖。
8.论文《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获大连市第十四届(2011)社会科学进步奖三等奖。
9.论文《介词成为句式标记的成因及构句机制》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2012)三等奖。
10.《基于国际背景下的汉语语法课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获辽宁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2012)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