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中华文化脉络,分享汉语美好未来 ——辽宁师范大学举办“国际中文日”进课堂活动

发布时间: 2022-04-21 0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2010年,联合国启动联合国语言日,并将“中文日”定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联合国中文日”的设立促进了中文在联合国内部的使用,也成为世界各国朋友了解中文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2020年,为了推动中文的国际应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简称“语合中心”)以此为契机,发起“国际中文日”活动,推动“中文日”走出联合国,成为全球中文大家庭共同的节日。)
 
        2022年4月20日,是中国农历谷雨节气,也将迎来第13个联合国中文日及第三个“国际中文日”。语合中心携手中文联盟向全球中文教学机构及合作伙伴发出倡议,邀请世界各国朋友以“中文:共筑美好未来”为主题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积极响应,在4月份开展了“传播中华文化脉络,分享汉语美好未来——‘国际中文日’进课堂”活动,以增加汉语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国际中文教学水平,推动中外文化的深入交流。
 
 
        在国际中文日进课堂活动中,国际教育学院教师依托教学大纲,结合国际中文日主题,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与诗词经典,分别展开了一次特色教学活动。通过特色教学,海外中文学习者加深了对国际中文日的了解,“沉浸式”体验了中国文化与经典。
 
        在中文写作课中,授课教师以“仓颉造字”“愚公移山”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为题材,以“讲中国故事”“知中国文化”“学写作知识”为脉络,逐步展开教学。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了故事的中国哲学蕴含,收获了中文写作知识,并能结合学习感悟进行写作实践。
 
 
 
 
        “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属性,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中华民族扫墓祭祖的节日。在汉语综合课上,授课教师以“清明”为主题展开教学,将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传统思想与节俗活动、诗词经典有机融合起来。其中,对于唐代诗人杜牧《清明》的书写与朗诵,使学习者深切感受了中文的文字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
 
 
        文明互鉴是加深中外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习者结合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对比与“清明”相似的节日,展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理念。
 
        在中国文化介绍与体验的课堂上,授课教师带领学习者学习并吟诵了汉代乐府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清新朴实、朗朗上口的诗句使学习者沉醉其中,深感中国人不仅勤劳淳朴,更有乐享人生的一面。课后,他们纷纷录制诵读视频,分享学习心得。
 
 
 
      本次“国际中文日”进课堂活动,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有效调动了自身的人文资源优势,充分展示了课堂教学特色,达到了“传播中华文化脉络,分享汉语美好未来”的目的。学院将继续关注教学质量、凝练教学特色,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