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春天的课堂:一场行走的文化美育课

发布时间: 2025-04-30 18:40:4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
在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前,
目之所及皆是春意。
樱花纷飞,
如同春日里的一场粉色梦境;
绣球圆润饱满,
簇拥成一片温柔的花海;
三色堇色彩斑斓,
宛如灵动的精灵;
就在这片春日盛景中,
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课堂悄然开启,
带你沉浸式感受“春天的课堂”魅力!
 
 
 
春景如画,邂逅诗意课堂 
 
“樱花被视为生命之花,
每年初春的开放都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新生。”
 
 
“这条路种满了绣球,
饱含了学校后勤对师大学子的祝福:
一路生花,前程锦绣”
……
 
 
与传统课堂不同,
这里没有四面的围墙,
只有微风轻抚花瓣的簌簌声;
没有单调的黑板,
只有自然赋予的生动教材。
师生在这春日的秘境里,
以花为媒,以文化为魂,
开启了一场独特的学习之旅。
 
 
文化浸润,感受中华魅力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堂春天的讲堂从中国诗词文化讲起。
国际教育学院的高志武老师
将春天的诗词娓娓道来。
从朱熹笔下“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大气,
到“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怅惘,
在这样的环境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知识仿佛也被染上了春天的色彩。
 
 
 
 
    丁香花的“结”是李商隐笔下“同向春风各自愁”,更是我们每个人心里的褶皱。上周批改你们的汉语作文,有位同学写:“我把乡愁叠成丁香的花苞,等春天的风来解。”这让我想起诗人戴望舒在《雨巷》里的徘徊。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解结的答案,却在某个清晨忽然懂得:所谓“见自己”,不是解开所有心结,而是学会与褶皱温柔相处。就像此刻抚摸丁香粗糙的枝干,你会发现:那些凹凸不平的纹路,正是岁月留给生命的印章。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当我们从“自我”的小天地抬起头,便会看见更辽阔的存在。
   樱花七日而谢的壮烈,暗合《道德经》“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自然法则。你接住的一片落英,是天地用七千年光阴写就的刹那哲学:盛放与凋零从不是对立,而是能量的轮回。 
写书签,品春茶
解锁春天里的文化密码
 
 晨光穿透晚樱花瓣,
洒在花园中央的石桌上。
来自马来西亚的洪珺旎握着软毛笔,
腕间银镯随着呼吸轻轻晃动,
书签上的“春暖花开四个字
在墨香中晕染开来。
她身旁的朝鲜学生李正赫
正专注地将辽师大定制印章
压印在中式的春扇上。
 
 
 
 
 以扇为媒,与万物共赴文字之美
 
韩国留学生申明吉
正跟着高老师研习茶道,
青瓷茶盏里的碧螺春腾起袅袅白雾,
与他手中的二十四节气宫扇相映成趣。
 
 
这些看似零散的文化碎片,
正如同拼图般,
在指尖的温度中拼凑出完整的东方文明图谱。
春风拂过,带着墨香与花香,
将五千年的智慧悄然种进每个人的心田。
 
 
这堂没有围墙的课程里
春光成为最温柔的启蒙者
点点绿意浸润眼眸,缕缕花香浸润诗行
学子们在行走中接受文化的启迪
春日的课堂不会谢幕
它将在师大学子的青春记忆里
持续绽放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璀璨光彩
 
 
          图文:赵  沫(后勤集团)
          编辑:姜  阁
          一校:徐国瑞
          二校:赵鑫蕙
          三校:李晓璐
          一审:李晓璐
          二审:郑珊珊
          三审:高志武